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财经」气候异常,亚洲经济料年失36万亿

近年极端天气变得常见,干旱、洪水、强烈台风等天然灾害频繁发生,更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有报告指,东南亚与南亚地区可能较其他地区面临更明显的气候变迁冲击,成为经济上的重大挑战和阻碍,最严重会使亚洲国家经济每年平均损失逾36万亿元。

「财经」气候异常,亚洲经济料年失36万亿

分析:穷国较难抵御

《东方日报》报导,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商业和经济研究部门发表的报告解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普遍面临更大的损失风险,因较为贫困的国家更依赖户外工作和天然资源,其财务适应能力也最差,未必有足够资源迅速应对极端气候变化。

研究指,到二○四一年至二○六○年间,亚洲国家每年会因极端天气使户外工作时间减少,流失2.8万亿至4.7万亿美元(约21.84万亿至36.66万亿港元)的经济增长。其中,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亚洲新兴国家,因温度和湿度的上升,每年GDP将平均损失8至13%。而越南胡志明市的基础设施将因洪灾受损,每年损失金额将增加到最高10亿美元,而印尼发生极端降雨的机率会比现时高出三至四倍。惟气候变化也会为一些国家带来好处,如气温上升可改善加拿大的农作物收成。

亚洲面临的气候灾难会造成严峻的社会、经济冲击,全球需应对这挑战。报告指,东南亚及其他亚洲发展中地区的优势是基础设施和市区仍在建设,有机会兴建能抵御极端气候的基建。

有「央行之母」称号的国际清算银行(BIS)早于今年初就出了一本书,警告气候变化有可能引起「绿天鹅(Green Swan)」事件,继而触发系统性金融危机,除非各国政府能采取应对措施防范这些风险。

该机构借用市场熟悉的「黑天鹅」概念,提出了「绿天鹅」的说法,来描述超出常规预期范围,且具有广泛或极端影响的不良事件。

港不靠农业影响微

美国克林信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徐家健指,气候变化对以农业为主要收入的地区有较大影响,对发达国家影响甚微。他以美国为例,即使当地同样会受热浪侵袭,但人命和经济损失不大。

徐氏又称,由于香港经济增长并不依靠农业收入,即使面对台风或暴雨天气,市民仍可在家工作,因此对香港的经济影响并不明显。他认为现阶段不必过于担心,直言研究报告中预计的损失数字「或有夸大」,因人类经济活动的调整可有效减低环境变化的影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