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创投 >

建设者说:情注大漠,京新高速穿越无人区

\

中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东北投资公司党委书记,辽、吉、黑指挥部指挥长,原中国中铁京新高速公路项目总包部党工委书记、总经理孙玉国

2015年11月8日,在京新高速公路建设的开局之年,我们邀请了焦裕禄干部学院名誉院长、焦裕禄女儿焦守云,为全体建设者作了一场名为《我的父亲焦裕禄》的专题报告。

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成为全线279名党员的目标和行动,他们带领8100余名参建干部职工,建设了一条人民放心的交通工程。

我的切身体会可以用三个“苦”字来概括:2015年是攻坚克难认识苦;2016年是决战决胜战胜苦;2017年是完美收官怀念苦。

京新高速,穿过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面对无水、无电、无路、无通信、无人烟,几乎与人类现代文明隔绝的“绝境”。当地牧民告诉我说,这里“只能养骆驼,牛羊都不好活。要修路,难乎其难”。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黄沙漫天是我们的日常“标配”。沙尘暴来的时候,就像在天地间立起一堵墙,排山倒海地压过来,遮天蔽日,小石子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沙尘暴让我们由怕到战,由战到胜;历时三年,苦了三年,战了三年。这样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

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没有水。最长的时候,我一个多月没洗过澡。“半盆水洗脸用了洗脚、洗脚用了洗厕所,一滴都不能浪费”是常态。工地的小伙子们为了省水,全剃了光头。

我带领大家看地形、查地图、用卫星地图找、找专业打井队打,十八般武艺全都用上,效果甚微。90%的施工用水还得从100公里以外的水源地购买,1立方米的水成本高达100多元。面对“水比油贵”的困境,我们创造性地发明了“焖料”新工艺,节约了30%的用水量。

参加工作20多年,我从来没有干过这么艰苦的工程。百里内只有3户牧民,距离最近的县城远在200公里以外,看病、理发都是奢望,寂寞和孤独侵蚀人心。

但对中铁人而言,既然选择了筑路,就意味着选择了远方;既然选择了坚守,就意味着必须面对常人难以理解的亲情割舍。

我曾经在朋友圈里留言:“天空无飞鸟,地面不长草,十里一个人,风吹石头跑,夏天如锅炉,冬季赛冰窖,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但令我骄傲的是,我们这支队伍没有一个人是因为环境恶劣当逃兵掉队的,只有因为干得出色被提拔调走的。

2017年3月6日,我们启动了“三走三看”党建主题实践活动,邀请了23位建设者的家属“走京新,看亲人”。一位50多岁建设者的家属哭着说,我不该埋怨你,你太辛苦了。

我曾对所有人说,“在美丽的阿拉善大地,除了留下一条康庄大道、一段美丽传说和一腔深情厚谊外,不留下一丝来过的痕迹”。承担社会责任,彰显央企担当,始终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为沿线政府、牧民、边防部队义务修路80余公里,捐建饮水工程价值200余万元,捐助建筑材料、生活物资价值220余万元。

依托我们提出的“十个京新”目标、“两个建设”理念和“844文化体系”,中国中铁旗下7个工程局19家施工单位以做实、做牢、做强党建文化工作为统领,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央企助力、地方支持、员工奉献,在仅仅16个月的有效工期内,成功筑起了一条沙漠巨龙。

2017年7月15日,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那一刻,我和在场的所有人都泪如泉涌。

我说,“女儿”出嫁了。能和兄弟们并肩战斗是我一生的幸运与荣耀,京新高速注定要成为我们一辈子的勋章和记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看着一项项超级工程、大国重器问世,我由衷地感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祖国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让每一个人奔跑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道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