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创投 >

作家蜀水:香山红叶传承着红色的基因

香山红叶传承着红色的基因——

香 山秋色

文/蜀水

红叶是人们的笑脸,洋溢出心中的喜悦;而人们的笑脸,又是灿烂的红叶,它以红色的基因,演绎出无限的美丽。

—— 题 记

\

观赏香山的秋色,已是我几十年来的心愿。

中学时代,读了杨朔先生所写《香山红叶》的课文,我就开始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前些年,我虽然在京城工作,但是每次安排去香山的计划都没有实现,要么因为有事情而耽搁,要么有空闲却又不合时宜,总是留着这个很大的遗憾。

听人说,国庆节过后的十月,枫叶开始变红了,也就是香山秋色最美的时候。

昨日,我路过长安街时,便仔细寻找着季节变换的讯息。路旁梧桐树茂密的叶子还显现着深深的墨绿;隔离带花圃里的月季也依旧表现得很精神,红的,黄的,粉的,它们笑迎着来往的人们。

蓦然,几株身姿高挑的银杏树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们的叶片有如姑娘们绿色的裙子被镶上了金黄的边儿。它们是在告诉我:深秋已经到来了!

\

这个时候,我想到了香山,它那迷人的秋色也该露脸了吧。

清晨,窗外的喜鹊把我从梦中叫醒。我拉开窗帘,明亮的天空呈现出辽阔的湛蓝,那一轮弯月还没来得及退场,这太阳就迫不及待地跑到了台前。

这样日月同辉的好时日,我和友人洪宇约好去香山赏秋的,也算得上是天公作美吧。

我们驱车出发,约莫半小时就驶入郊区。建筑物越来越低越来越少,而树林则越来越密越来越多。

地面,笼罩着淡淡的雾,它们缓缓地升向天空,很快又被阳光融化。一些柿子树悬挂着红红的灯笼般的果实,好像从薄纱般的幕后飘移而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心境。

我们来到山麓的大门口,远处高大的山岚呈现巨大的圆环形状;近处姿态各异的松柏挺拔屹立,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跨进山门,走过精巧的石拱桥,便是被称为“勤政殿”的复古建筑。它的门口左右各有一棵枫树,高约丈余。不过,它们叶子大多还泛着深绿,只有极少的略黄而夹杂着微红。

\

我望着这满树的枫叶,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前年出差旧金山,定居于此的一位朋友邀请我去她家做客。原来,她办了一个音乐学校,专门给华裔孩子们上音乐课。

晚饭间,她的女儿托我回国后给她邮几片香山的红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高兴地为我唱了好几首中文歌曲以示感谢。她唱得最好听最动情的当数那首《我和我的祖国》。但是,我至今还欠着她的这份人情。

我发现地面有一片枫叶,于是弯下腰去捡起它。我一抬头,发现面前站着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她左手拿着一个塑料袋子,里面已装了不少的枫叶,右手还拿着一片枫叶。

她朝着我笑,笑得很甜很甜。我问她:“小朋友,你捡这样多枫叶啊?”她回答:“还不够呢,我要捡到七十片才算完成任务!”她嘟起小嘴。我和她对话时方得知,原来这是她的太爷爷(曾祖父)布置的任务。

\

她说:“我太爷爷当过红军,几年前去世了。太爷爷说他自己看不到今年的阅兵式了,就要我来香山捡七十片红叶放在他的照片面前。”她高举起手中的枫叶对我说:“我太爷爷说,枫叶就是他当年军帽上的红五星”,我顺着她变换的角度看过去,果然就是红五星的形状。 “不过,太爷爷说,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帽子被打了十几个窟窿……”她给我讲起了她的太爷爷的故事。

我虽然没有见过这位小姑娘的太爷爷,但那硝烟弥漫、炮火纷飞、战旗飘扬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那冲锋的军号声和呐喊声在我耳边萦绕。

我满怀敬意,将手中的枫叶小心翼翼地放到了小姑娘的手心里。

我们从“勤政殿”向右朝双清别墅的方向走去,行至几百米的地方,左下方的一个荷花池边的小山坡上,一棵几丈高的枫树,以它全新的身姿和面貌吸引着我。

\

它所有的叶片都是深红的,被四周碧绿的松柏烘托着,那金色的阳光从对面的天空斜照而来,所有的叶片被照射得通透发亮。我走近仰视,每一个叶片的脉络都清晰可见。阵阵清风吹来,它们犹如一面面红色的旗帜,在飘扬中发光,在发光中飘扬。

我来到树下,几片红红的叶片从树上飘然而下,然后停歇在地面。我拾了几片红透的枫叶,打算兑现我对大洋彼岸朋友女儿的承诺。

突然,那位捡枫叶的小姑娘的身影也出现在这棵枫树下,于是,我用相机拍下了这张最美的《香山秋色图》。我想,一定要将这张照片和枫叶,连同这小女孩和她太爷爷的故事一同传送到大洋的彼岸。

我们来到双清别墅和它上方的一个简朴的院落,几位斜披着“志愿者”红绸带的少年迎接我们,一位小姑娘主动上前来给我们热心地讲解。她把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当年在此指挥解放全国的历史讲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她的解说如行云流水,声情并茂。

“当时,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运筹帷幄……”她称毛主席为同志,我听到这里倍感亲切。我想,如果毛主席在场的话,说不定也会称她为小同志呢。

\

我望着这位小姑娘,聆听着她的精彩讲解,那红的领巾,那红的脸蛋,还有那红的枫叶,它们相互映衬着,光彩夺目,焕发出红色的光辉。

告别双清别墅,我们向至高点香炉峰攀登而上。

我们到达顶峰时,已是人潮沸腾。我们发现,还有另外几条陡峭的道路上,成群结队的青少年正不断地奔赴这个目的地。他们有的脸上贴着红五星,有的手舞着国旗,还有的戴着用枫叶妆扮的帽子……

我目睹此景,感慨万分:

红叶是人们的笑脸,洋溢出心中的喜悦;而人们的笑脸,又是灿烂的红叶,它以红色的基因,演绎出无限的美丽。

红叶化红泥,

春来更护花;

红色代代传,

江山美如画。

这,就是香山的秋色;

这,就是首都的秋色;

这,就是中国的秋色。

我相信,未来的秋色,一年更比一年美!

作者:蜀水 原名张一彪,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曾供职《鄂西报》、《三峡晚报》、《中国三峡工程报》、《深圳法制报》、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现任北斗猎头及红铅笔(集团)董事长

\

附件:

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读蜀水先生《香山秋色》有感

香山秋意浓,枫叶正当红。

今秋的北京香山,沐浴着新中国70华诞的喜庆,给人的醉意格外浓烈!

那满山遍野的红叶,那蜿蜒至峰顶的林荫小道,那山下波光潋滟的湖水,加上那些布点其间的历史悠久的多处古建筑,使这里平添一份灵气。

每逢此季,世界各地前往游览者便不计其数。有的流连忘返于其山水之间,有的沉浸回味于其厚重的文化之中,还有的更是从这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中,从人们展现而出的气色中,看到了政通人和的新气象,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更美好。

作者蜀水先生便是如此。在他的眼里,香山不仅有中国山水之美艳,更显中国精神之高耸。

文中写道:“红叶是人们的笑脸,洋溢出心中的喜悦;而人们的笑脸,又是灿烂的红叶,它以红色的基因,演绎出无限的美丽。”

是啊,当人们欣赏香山红叶之灿烂,就会不由得对发生在峥嵘岁月之香山红色精神有所感怀。

想当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后,其遗体曾停放于香山碧云寺,在其灵柩移葬南京之时,其衣冠封存于碧云寺金刚宝塔内,这里便成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瞻仰伟人的纪念堂。人们不会忘记,孙中山先生在逝世前夕签署的《国事遗嘱》中,总结其四十年来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并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志。抗战胜利后,面对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被反动政府撕毁,以排山倒海的气势,仅仅四个多月的三大战役,就解放了全国半壁江山。

此时,从西柏坡进驻北平的中央首长,首先在香山落脚。位于香山南麓半山腰的双清别墅,这个由乾隆御题的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的皇家园林,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指挥部,成为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见证地。

也就是在这里,毛主席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正是共产党人能够在胜利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使其无往而不胜。

为了使这种精神和作风永远得以保持,在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主席曾警示说:“今天是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70年风雨兼程,70年矢志不渝,70年沧桑巨变!

今天的北京香山,已经成为由中国发起的“全球将军论坛”所在地。今年已经是第九届了,来自美英法德日俄等世界大国的将军们,都在中国设置的平台上,说理论道,建立互信,展望和平,这与百年前世界列强用枪炮炸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一穷二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然而,正如新的中央领导核心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的各种挑战与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过程。

正因此,我们也就必须把“红船精神”、“红色精神”贯穿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过程,“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令人欣慰的是,这种“红色精神”已经植根于祖国的年轻一代!

在作者蜀水的文章里,读者看到了,那位没来得及参观70年国庆阅兵而逝的太爷爷,通过让小孙女给自己捡来70片红叶遗嘱的方式,已将红色的种子深深地种在了小孙女的心底;读者看到了,那些身披红色飘带给游客讲解革命故事的小小“志愿者”,不仅对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烂熟于心、娓娓道来,而且对1921年就写入党纲的“同志”一词的称呼是那么亲切、自然;读者还看到了,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人少年,也对祖国首都的香山红叶倍感珍贵与向往。

不仅如此,作者蜀水先生更是决定将文中小女孩及其太爷爷的故事连同采集的红叶一道,传送到大洋的彼岸。这,不正表明了作者对于弘扬红色精神的一种别样的情怀么。

在《香山秋色》一文中,读者更看到了一队接一队前往香山的中国青年、少年们,不仅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而且对江山如画的革命圣地都十分敬仰和热爱,他们或脸贴五角星,或手持五星红旗,闪闪红星映照着他们稚嫩的脸庞,一个个都信心满满,活力四射,这便是中国希望之所在。

正如作者在文中结束时所云:“红叶化红泥,春来更护花;红色代代传,江山美如画。”

是的,香山之秋色,美在香山,美在青少年,美在中国之未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