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当前最难问题,如何有效解决?】 复工与防疫平衡 企业与城市双赢

作者:周德文

近期各部门出台了大量的政策,一个核心的特点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紧抓防控疫情不放松,一手抓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不仅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更是防疫战斗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复工

复工千万不能“复疫”

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之间似乎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为了防疫就要管控交通和人口流动,这使企业难以复工复产,并导致物资短缺和防疫难题。复工复产势必增加人员流动和聚集,使防疫工作面临考验。

复工复产是必然的,但必须以防疫保证为前提,如果复工后造成新的传染,那会得不偿失,会加速困难的中小企业倒下去。病毒还远没有被击败,它们在四处潜藏着,随时会伺机攻破我们的防线,再杀一个回马枪。截至2月20日24时,全国共有湖北、山东、浙江三个省的5个监狱发生了罪犯感染疫情,这就是一个严重的提醒。

当前已经出现了复工企业爆出新的传染,而且人员流动起来,很难控制。如果复工企业发生了传染不仅面临 “封厂”,而且又造成救治与隔离。因此,如何做到防疫与复工两不误,的确考验着各地的治理水平。

一些城市对复工顾虑重重

当前,很多地方都采取复工审核方式,来保证每家开工企业的安全状态。上级部门要求一些行业尽快开工,当地政府考虑疫情防控问题,严加限制,延迟开工时间,或者设置严苛的标准、繁杂的步骤,表表相接、层层施压,中小企业难以达标、开工无望。这种严防严控的审核方式,如果脱离科学实效的做法,容易演变成机械的“管卡压”,陷入形式主义的僵局。

部分地区政策诚意不足,个别基层政府以经济贡献为绝对标准设置复工门槛,或以申请材料未通过等方式拖延企业复工,借此卡掉“质量不高”的小微企业。有创业孵化机构表示,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高端人才的企业以及产值高的规模企业处于复工的优先级,中小企业则很难复工。

一些城市打响了复工抢人大战

在很多城市还在复工层层审核的时候,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抢人了。近期包专车、包专列甚至包专机等举措层出不穷,争相吸引劳动力输入,以驱动经济。许多省份复工复产取消之前的审批制,改为报备制或者改由企业备案承诺。

2019年地方GDP总量排名前四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更是引领了此次“复工潮”。广东、浙江两省作为中国较早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地方,也率先开启了“抢人”大战。广东与云南、四川等地合作开行“点对点”返粤返岗专列,深圳福田对在建工地返岗工人按每人500元予以补助,佛山顺德更是出资接送企业员工,新员工最高可领1000元。杭州政府包专列,向疫情平稳地区开专列组织企业员工返程复工,首批免费。浙江义乌全力支持企业复工,直接给补贴,鼓励员工返义、到义求职,鼓励企业引进人才。宁波、绍兴、海宁等诸多城市均出台多项举措,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复工

江苏、山东则创出了目前“复工潮”下的两个第一。山东,规上工业企业开工面达79.4%,全国第一;江苏,规上工业企业复工数3.4万家,全国第一。

复工难 开工更难

第一,防疫物资难以备齐。随着各地企业的陆续复工复产,口罩、温度计等医疗物资的需求直线上升,但仅仅口罩很多企业就无法满足复工条件,因为口罩资源太紧张没有购买渠道。很多中小企业基本上很难完全满足复工条件,复工谈何容易!

第二,产业链难以协同复工。当前制造业形成的是一个供应链、产业链深度合作的生态融合的关系,再小的一个商品,也不可能独立完成,生产需要环环相扣,其中一家开工根本没用,而是需要整个供应链上的多个合作方,大家一起行动。就服装产业而言,上下游联系紧密,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另一方面,下游各地大小服装商铺均暂停营业,服装销售市场低迷。双重短缺夹击之下,服装产业复工意愿和进度,都遭受着极大考验。

复工

第三,物流尚未完全恢复。有些村庄为了抗疫需要,很多地方路都挖断了,除了疫情必需的物资,全国各地设置了各路关卡,供应商原材料、零部件进不来,复工生产后产品运不出去,人为加重的“地域阻隔”导致企业复工复产陷于困境。

第四、外地员工难复工。员工返岗隔离问题成为北上广复工拦路虎,各地花样百出的限流和隔离要求导致无法全面复工。外地返岗人员需要办理繁琐的手续,有些返岗人员两天跑近十趟才把所有的手续办齐。就算员工返回,很多地方规定,首先是外地返回的工人要隔离14天。然后审批后上岗,如果工作期间,发现有一个工人发热,不管是否确诊,那么这个工厂就要停工,所有人隔离14天。返岗人数不足或某些岗位人员难以到岗,使得整个企业难以正常运行,从而难以完成订单或交货,若此时上下游供应商开工了,而他们还没有解除隔离,那么很有可能,合作方就会更换供应商,因为合作方等不起。很多企业老板选择干脆不开工,继续等待。

政策层需引导地区之间通力合作

复工

各地疫情程度不一、管控措施不同,特别是对人员流动的管理差异较大,一些地方要求返程人员做好一定时间的居家隔离才可返工,而一些地方却劝返回程人员,甚至实行地域隔断,员工想去上班,发现公共交通工具还没完全恢复,疫情防控举措和复工进程层层交织,各地区各部门都压力重重,如果只顾自扫门前雪,可能造成防疫复工对立的局面。基层面对风险时,选择保守应对的做法,想安稳度过疫情,本无可厚非。可是事关大局,基层决策可能考虑不到产业布局的深远影响,意识不到制造业、物流等行业不复工可能产生的后果。因此需要更高层面积极推动和主动响应,引导地区之间通力合作,共同解决复工复产的供需矛盾。城市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而等待返程的农民工滞留在农村。一些城镇设立关卡,一些路被挖断,出入需要限量发行地通行证,一些地方停运公交,致使农民工群体难以返岗。因此,要鼓励劳务输入地与输出地之间对接合作,加快跨地区人口流动

千名干部进万企 防疫与复工两手都要硬

防疫需谨慎,宁可设想严重些。不过,防疫也要讲科学,草木皆兵,过犹不及。

企业要复工,有哪些需求,有哪些困难?口罩等防护物资是否充足,员工近期活动路线、社交情况是否摸排到位,上班路线、就餐环境是否安全?想方设法帮助企业科学防控、安全开工,总好过官僚主义的表格式管理。

一些地方,防疫与复工两手都抓,两手都很硬。比如,杭州余杭区实行千名干部进万企,上门服务精准施策。余杭区建立复工指导员、防疫指导员“两员制度”,即企业服务员开始主动上门,帮助企业复产复工。余杭还进一步整合人员力量、工作职责,充实亲清服务员(驻企服务员)队伍,把服务企业和防控疫情结合起,把服务更加直接高效地落实到企业急需处。

复工

再如,温州市组织助企服务员开展走访服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紧紧围绕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切实帮助解决当前突出的防疫物资、运输物流、企业用工、资金周转、外贸通关等方面的困难问题,助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密型智控

“健康码”是杭州余杭区复工提前谋划部署的重要一招。通过大数据的支撑,“健康码”能更加准确的掌握外来返乡人员的基本信息,通过颜色的差别对人群进行疫情安全识别,及时做好隔离防护,提高防控效率。在卡口体温测量如发现异常,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健康码”第一时间上报给信息中心尽快对异常人员进行处理。

复工

外地返岗人员难复工,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需要企业和职工提供各类证明材料和逐级审批。此前各地推动的“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建立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平台,此时可以将“不见面审批”“秒批”等引入疫情防控。一些城市启用网上审批平台和微信小程序,返岗员工通过线上审批可获得电子通行证,大大提高了复工效率。

建议政府及时总结个地方在防疫模式、开复工模式的创新做法,作为标杆案例予以推广,供更多地市快速学习、广泛使用。

期待政策在落实中能更接“地气” 精准匹配企业需求

我国中小微企业主要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旅游业、商贸业等劳动密集型以及轻资产的行业为主,占全部中小微企业数的比例超过70%,而这些企业,尤其是疫区的中小微企业,正是疫情影响的“重灾区”。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60%以上的GDP、提供了80%以上城镇就业岗位,可以说稳住中小企业,就是稳住经济的“半壁江山”。

复工

连日来国家多个部委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各地政府出台了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措施,对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援助,重振了企业和员工挣脱疫情影响的信心。

中小企业期待政策在落实中能够进一步精细化,政策不在于多,关键是能出台一些实在的、普惠型的政策,比如减税、比如金融机构下调利息,以及对一些困难企业的到期货款是否可以展期3个月至半年等,让广大的中小微企业真正享受到优惠。同时希望银行尽量减缓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展期或缓期催收货款,减轻相关企业的利息和费用,提供更多特定时期的信贷支持。

复工

政府需抓住企业的痛点来出台政策,积极为中小企业出谋划策,比如一位养殖场主认为,“养殖场算是农业用途,但长期以来没有享受农业用电价格,而是按工业用电,不太合理。”也许其他的惠农政策对他而言没有太大作用,如果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能深入了解情况、更接地气,就能实实在在地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

(作者系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上海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中国企业网财经:方顺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